为缓解学生学业压力,提升心理健康水平,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疗愈力量,4月24日,智能制造学院组织30余名师生前往藏龙岛湿地公园,开展以"与自然对话,与心灵相约"为主题的心理疗愈活动。活动通过沉浸式自然体验与团体互动,帮助学生释放情绪、增强心理韧性,获得积极反馈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任教师徐子奕,智能制造学院党总支书记谢妮、学工办副主任袁甜及心理专干王苏菲老师全程参与指导。

自然为媒:在生态之美中唤醒身心活力
活动首站,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开展湿地生态观察。通过"五感体验法",同学们闭目倾听鸟鸣风声,触摸苔藓树皮的肌理,辨识草木清香,用镜头捕捉花朵初绽的瞬间。2024级孙玉凤同学在分享环节感慨:"当指尖触到晨露时,焦虑感神奇地消失了"。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徐子奕老师结合"公园二十分钟效应"现场讲解,揭示自然环境对降低皮质醇浓度、改善情绪的作用机理。

团体赋能:互动游戏深化情感联结
研究表明,自然环境对人的心理健康有显著促进作用。湿地公园的树林、绿地和湖泊为活动提供了绝佳的自然疗愈场所,帮助学生与自然建立连接,缓解压力和焦虑。在临湖草坪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环节,老师们带领学生完成了"正念冥想""自然手工"等特色项目。在门口草坪指导学生进行正念呼吸练习、利用自然材料(捡拾的落花树叶)制作书签、贺卡等,体验自然、沿指定路线漫步,记录途中美景并拍照。

长效机制:构建生态疗愈课程体系
智能制造学院党总支书记谢妮总结活动成果,强调心理健康重要性与朋辈群体的现实意义。引导同学们关注自我心理健康,学会自我调节、自我成长。希望通过这次活动,能够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,增进彼此的了解与信任,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团结协作的精神。

本次心理活动的成功举办,不仅让学生走出校园、与大自然接触降低焦虑,,更以“朋辈互助”为纽带,营造了“分享减少表达压力,冥想提升情绪稳定性”的良好氛围。学院将持续探索"心理+生态"育人路径,让更多学子在绿水青山间获得心灵成长的力量。